人才培养

公司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2021年戏剧与影视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戏剧与影视学

代码:1303

授权级别

√  博  士

□  硕  士

 

 

 

 

202241

 

 

 

 

 

 

 

一、本《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是公司学位点建设阶段性检查、验收与绩效评价的依据,统计时间为每年11日至1231日。

二、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编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只编写一份总结报告。

三、各培养单位要结合人才需求、学科条件和发展目标,按照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要求,如实编制本报告。

四、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相关工作要求,本《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

告》脱密后将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发布。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2021年学位授权点随着学校迁建工程,由临汾搬迁至太原,办学区位优势明显增强。2021年度获得山西省省属高校“双一流”专项引导资金资助370万元,获得山西省教育厅“1331工程”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团队建设资金1500万元(2021年度拨付50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高端人才引进、戏曲博物馆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编撰、艺术实践成果创作等方面。

beat365官方网站于2014年4月在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批准为山西省首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2009年被批准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被授予“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2012年申报为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博士点。2012年被授予“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2016年获批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学科群。2016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全国前30%)。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西梆子戏)传承基地。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四年中国软科学排名第六,进入全国前10%。

1.目标与标准

1.1 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必须掌握戏剧与影视学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内外学术前沿;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胜任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2 学位标准

学位点依据学校文件,结合本学位点专业特点,确定博士与硕士的学位标准。

1)申请学位基本要求:

1.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一般为3-6年。

硕士研究生3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2.课程要求

博士研究生须修读18-2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方向课及选修课8学分,科研实践2学分。

硕士研究生须修读34-3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方向课12-14学分,选修课4-6学分,实践课为2学分。

3.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应在CSSCI 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参加校级及以上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且至少公开做1次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至少在公司认定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4.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博士施行严格的预审读、预答辩制度。2021年预审读淘汰硕士学位论文3篇,作延期毕业处理;预答辩淘汰博士学位论文2篇,作延期毕业处理。硕士学位论文预审读、博士预答辩之后进入正式评审环节。

博士学位论文实行盲审制度,盲审评委由校外5位有学术影响的知名同行专家组成,论文盲审提交教育部第三方平台,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答辩委员会由5-7名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位。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须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方可通过,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请两位校外专家写出评阅意见,专家原则上要求具备副高职称以上。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后,需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2 基本条件

2.1 培养方向简介

学位点共设置戏曲史、戏曲文物、戏剧美学、影视理论与批评四个培养方向。2018年—2021年,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本学位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在全国高校中连续四年位列第六。

1)戏曲史方向:以综合戏曲文物、戏曲文学、戏曲民俗、地方戏的研究为主要特色,突破戏曲史研究以朝代历史为线索,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开创立体多学科交叉的新格局。与民俗研究相结合,关注宗教祭祀和民俗庆典对戏曲的影响以及“非遗”视域下的民间戏剧现状与前景,注重少数民族戏剧和傩戏的研究。在戏曲文学、剧场史、戏曲文物、戏曲民俗、宗教仪式剧、地方戏等研究方面,始终重视原始资料的发掘、整理,边调查边出成果,在学界同行之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2)戏曲文物方向:注重戏曲学、考古学、金石学、古典建筑学、民俗学等学科的交叉,注重原创性,增强了成果应用的广泛性。重视田野调查,搜集和鉴定戏曲文物,将文物、文献与民俗资料相结合。戏曲博物馆是此方向的研究成果及重要的学习实践基地,2009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山西省戏曲博物馆”称号,拥有5个展室,占地430平米,展面1300平米,拥有大量碑刻拓片、文物图片、戏曲砖雕、傩戏面具、旧戏班道具、纱阁戏人、古戏台模型、影戏及民间抄本等。近年正在进行戏曲文物资料集成研究。

3)戏剧美学方向:建立在戏剧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戏剧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重点关注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戏剧艺术的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同时注重挖掘中国古典戏曲理论资源,努力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与戏曲文学、戏剧史、戏曲文物研究及文本解读相结合,关注中外戏剧比较。近年特别注重对中国古典戏剧品评、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和戏曲观念方面的研究。

4)影视理论与批评方向:影视与戏剧的学科交叉为本专业的学理特色,研究视角基于艺术学和影视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注重国内外不同流派影视理论的构建与特征,关注影视艺术实践与传播,兼及影视理论史。本方向结合影视艺术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对影视现象进行科学、客观、精准的批评。同时对影视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史学梳理,对区域性、时段性影视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对影视传播进行专门性调研。已经毕业的20位博士提交的影视类博士论文大多都依据上述思路解决具体问题,其中2位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

2.2团队队伍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占比22.4%,副高职称20人,占比34%,43人拥有博士学位,占比74%。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4人,海外经历教师10人,最高学位为非本单位人数36人,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梯队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硕,教学效果突出。2009年7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2012年5月获批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1)戏曲史方向。专任教师12人,正高职称4人,博士学位教师12人。

学术带头人车文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原beat365官方网站副董事长,戏曲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2007年入选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333省级人才,200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年入选山西“三晋学者”,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等。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考古》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等著作计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曾获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4)。获山西省社科一等奖3项。

2)戏曲文物方向。专任教师10人,正高职称3人,博士学位教师9人。

学术带头人延保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beat365官方网站经理,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华戏曲》主编。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科学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称号等。完成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出版著作2部,主编、参编著作6部,在《文艺研究》《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等奖,山西省社科一等奖2项。

3)戏剧美学方向。专任教师10人,正高职称2人,博士学位教师10人。

学术带头人张勇风,教授,博士生导师,三晋英才·优秀青年人才,山西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1部,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多项。获山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4)影视理论与批评方向。专任教师12人,正高职称4人,博士学位教师7人,在读博士4人。

学术带头人姚春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华北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专著5部,在《文艺研究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社科项目多项,省高校重点基地项目2项。曾赴日本、美国等高校访学。获山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3 科学研究

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一般项目1项(甄洪勇),青年项目3项(段飞翔、邓弟蛟、高扬励),后期资助项目1项(张勇风)。博士后流动基金项目1项(闫晓璇)。科研经费达到997万元。发表CSSCI论文22篇。出版专著4部。相关成果获山西省社科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2.4 教学科研支撑

2004年被批准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山西省文化产业学科群、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西梆子戏)传承基地。

现有学院资料室120平米,全校相关专业中文藏书100万册,外文藏书0.45万册,中文期刊149种,外文期刊5种。戏曲博物馆有5个展室,建筑面积430平米。拥有1个视听室,1个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拥有专业电影机1台,专业摄像机10台,便携式摄像机25台,航拍无人机8台,单反相机30余台,服务器1台,台式电脑50余台,笔记本电脑50台,编辑机5台。拥有知网、民国报刊索引、读秀、超星、万方、中国方志库等数据库。

2.5 奖助体系

学位点依据学校相关文件设置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学校划拨研究生助研经费等四种奖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博士每生每年13000元,覆盖率达到100%;硕士每生每年6000元,覆盖率达100%。

2)国家奖学金。针对在籍二年级及以上(不包括定向、委培)研究生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奖励额度为博士每生每年3万元,每学年评审一次。硕士为每生每年2万元,每学年评审一次。

3)学业奖学金。根据员工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平日表现进行评选。博士覆盖率达100%;硕士覆盖率为60%。博士一等奖占比15%,每生10000元/年,二等奖占比30%,每生8000元/年,三等奖占比55%,每生6000元/年。硕士分别为8000元、6000元、4000元,覆盖率为60%。

4)学校划拨研究生助研经费,资助标准为硕士每月300元/生/月,博士每月1000元/生/月,导师按照学校标准1:1配套共同出资。

3人才培养

学位点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招生、教学、就业等方面都以员工作为出发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效果显著,硕士、博士毕业生都得到了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2017年9月,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版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名中,学位点在68个学校中被评为五星,排名第3。2018年-2021年连续四年中国软科学排名均为第六。

3.1招生选拔

2021年逐年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复试人数、复试淘汰率等

硕士生情况

硕士生报考人数

硕士生录取人数

硕士生录取比例

285

58

20.3%

推免生占比

来自985、211、双一流高校员工占比

校外调剂生占比

0%

6.8%

62%

博士生情况

博士生报名人数

博士生录取人数

博士生录取比例

108

16

14.8%

硕博连读生占比

来自985、211、双一流高校员工占比

来自校外考生占比

0

25%

62.5%

生源质量与招生选拔方面,2021年博士研究生生源包括吉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优秀硕士毕业生,也有本校毕业的优秀硕士生。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等。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生源不乏国内高校一本或二本的优秀毕业生,专业包括广播电视编导、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与影视学等。

本学位点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了相应措施,除了进行一定的招生宣传外,学校还出台《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学金”实施办法》,对于优质生源给予两年学费标准的奖励。实施优秀本科生推免攻读硕士学位、硕博连读,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

3.2思政教育

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情况,突出课程思政改革、社会实践开展、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政队伍建设等方面拟开展的工作和目标成效。公司党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全院上下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氛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司党委领导下由院员工第一、二、三党支部、院团委和学院研究生会负责实施。

公司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围绕员工、关照员工、服务员工”为主体,遵循思政育人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员工成长规律,围绕思想引领、资助帮扶、新生入学指导、学业指导、主题教育、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等主要内容,探索各类主题教育、专项教育、典型教育、朋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构建规范的员工指导与服务体系。

将思政教育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学院组建学科专业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享交流经验,使戏剧与影视学科在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再突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戏曲文化遗产保护等等方面的关注和了解。

3.3课程教学

学位点依据学校相关文件,设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予以监督与指导。严格审查相关课程的科学性、必要性,注重课堂集中授课与导师单独指导相结合。严格查阅教师的教学大纲、讲义以及授课进度表,对相关教学档案予以专门整理与存档。同时鼓励教师以教改项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授课方法的完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材的编写。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期

授课教师

职称

戏曲史与戏曲文物专题研究

考试

4

第一学期

车文明

 

戏曲文物专题研究

考试

4

第一学期

延保全

 

影视理论与批评

考试

4

第一学期

 

 

社会学、人类学与社会史学术前沿著作导读

考试

4

第一学期

姚春敏

 

中国古代伦理学专题

考试

4

第一学期

卫建国

 

文化产业经济学

考试

4

第一学期

薛耀文

 

戏剧美学专题研究

考试

4

第一学期

王志峰

 

中国戏曲史研究经典名篇选读

考试

4

第一学期

张勇风

 

戏剧理论与历史研究

考试

4

第二学期

吕文丽

 

中国思想文化史

考试

3

第一学期

李文胜

副教授

艺术学通论

考试

3

第一学期

 

副教授

艺术美学

考试

3

第一学期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

考试

2

第二学期

甄洪永

中国古典建筑学

考试

2

第二学期

王潞伟

副教授

电影史专题研究

考试

3

第二学期

王志峰

 

南戏研究

考试

2

第二学期

张勇风

明清传奇研究

考查

2

第三学期

刘于锋

副教授

戏曲学史

考查

3

第三学期

吕文丽

 

社科研究方法

考查

2

第三学期

陈继华

副教授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考查

3

第三学期

副教授

海外汉学研究

考查

2

第三学期

 

副教授

昆曲艺术研究

考查

2

第三学期

刘于锋

副教授

电影前沿问题讨论

考查

2

第三学期

颜汇成

副教授

3.4导师指导

遴选:学校出台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遴选的相关规定,博士生导师除要求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外,必须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并发表权威论文;硕士生导师要求副教授以上,必须主持或参与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近三年发表不少于两篇CSSCI论文。

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对于不达标的导师,进行招生资格的停招或缩减招生名额。对于所指导员工获省级优秀硕博士毕业论文的导师,在第二年的招生指标中给予奖励。不合格“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要由学院进行劝勉谈话和问责,停招一年。

培训:新增导师需经过学校、学院的相关培训。同时,学位点创造条件,通过经验交流、鼓励访学等方式提升其培养能力。

3.5学术训练

学位点注重田野调查与戏剧创演,指导员工掌握社会学调查、戏曲考察、戏剧创作等学术技能,为博士生外出访学提供经费,鼓励硕士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导师课题。通过举办学术沙龙与鼓励员工赴外参会访学的形式提高其学术研究水平。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较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实施与国际、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积极赴国内外高校访学。2021年,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5项。

3.6学术交流

受疫情影响,学位点鼓励研究生以线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方式增加员工的学术交流机会。2021年邀请专家作报告10余次。研究生中有40余人次参加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学术会议。

3.7分流淘汰

学位点严格执行《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申请学位基本要求》,对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要求其延期毕业。2021年,硕士研究生经预审读后,未达标者3人延期一年毕业者,占比4.2%,所有硕士研究生的答辩一次性通过率为100%。2021年博士研究生预答辩未通过者2名,拟毕业17人,占比11.7%,所有博士研究生的答辩一次性通过率为100%。

3.8论文质量

在学术论文方面,抓住关键环节,打造全方位质量督导体系。一是共同监督。形成“导师+导师组”共同监督的培养模式,导师与导师组共同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等进行指导。二是专家督导。聘请国内外专家督导研究生教学质量,形成长效机制。三是过程监管。形成过程性质量监控与督导制度,对毕业论文预开题、预审读、预答辩,严格执行论文第三方盲审一票否决制。四是末位分流。实行以毕业论文“末位淘汰”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对相关导师减招、限招,对预审读、预答辩不合格者,作延期处理。2021年论文质量整体良好,获得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刘艳芳、卫亭绒),获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张静),获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刘艳芳、卫亭绒),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张静、杨志勇、吴嘉俊、温馨)。2021年,研究生共发表CSSCI收录论文13篇。

3.9学风教育

学位点具有治学严谨、研究扎实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学术规范、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保持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维护规范健康的学术氛围。依据《beat365官方网站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办法》《beat365官方网站关于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行为的处理办法》《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考试违纪及处理规定》等学校文件,对学风进行积极引导与严格管理。对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依法撤销其学位,注销学位证书。

3.10管理服务

学位点秉持以员工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按照《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管理规定》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从导师遴选与考核、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学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在读研究生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反映对学位点的团队、实力、管理非常满意。

3.11就业发展

学位点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后,培养博士100余名,就业率为100%。2021年毕业博士研究生15名,全部进入南通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传媒学院、beat365官方网站等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专业契合度非常高。

2021年,培养硕士73名,就业率65%,签约就业去向依次为中初等教育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含升学)、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这些同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进取,许多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用人单位反馈良好,满意度高。

4.服务贡献

4.1科技进步

公司戏剧与影视学科偏重于基础性研究,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略为薄弱。在基础性科学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教育部第八届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过程中,公司获得三项奖励,具有标志性意义。分别是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获得二等奖、车文明《中国戏曲文物志》(8册)获得三等奖、王潞伟《上党神庙剧场研究》获得青年奖。

4.2经济发展

在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司是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的重镇,尤其在戏曲文物研究方面处于前沿阵地,在戏剧研究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科以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平台,大力提升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以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山西梆子戏传承基地为依托,旨在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大力推广对全省中小员工、附近社区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

 二是以本校戏曲博物馆为依托,每年接待海内外知名学者、各级党政机关人员、社会人士、大中专、中小员工万余人次。为山西省博物院、临汾市博物馆、运城市博物馆、寿阳县傩舞展览馆、郑州华夏艺术博物馆等提供指导和服务,建言献策。在普及和弘扬中华戏曲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与中国戏曲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华戏曲》是学会会刊,1986 年创刊,2007 年以来持续入选CSSCI 来源集刊,是海内外戏剧戏曲学权威核心辑刊之一。2016 年加入中华戏剧学刊联盟,制定学术发展规划,服务学术共同体,为广大的戏曲研究者和戏曲爱好者开辟了一个交流经验、发表成果的阵地。2021年度出版2辑(6061)。

 四是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 年作为文化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调查了百余种民间小戏,2019 年出版《中国民间小剧种抢救与研究》(8 册)获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6 年至今,受文化部委托正在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保护工程。承办 2019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高校学术展映。2021年积极探索推进多种保护传承方式,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3文化建设

学科已形成了以戏曲史为根基,以戏曲文物为特色,以影视艺术理论为增长点的整体布局,是全国唯一的以戏曲文物为核心的专门研究机构。多年来,一直重视田野调查实践,善于把文物资料、民俗资料与文献资料三者结合起来交叉研究,形成了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基地、博物馆和大型学术辑刊“五位一体”的团队建设机制,取得了显著成就。

戏曲文物方面,戏曲文物研究是公司教学科研的一大特色,戏曲文物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是戏曲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不仅有助于认识中国戏曲发展的本来面目,了解戏曲艺术的历史成因,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戏曲文化研究的水平,是建构中国戏曲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戏曲史方面,中华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发展并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

影视艺术理论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学界有关“构建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体系”和“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学术规划和建设,强化与学科发展主流导向的关联,承袭与延展公司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思路,切实提升学科实力和社会效益。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建设不充分

思政教育建设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党建引领略有滞后,队伍建设略为不足,教育方式单一,思政专业特色不明显,舆论宣传薄弱。课程思政方面,研究生教育多以研讨式为主,强调专业性,常规教学多围绕专业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问题展开,未能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

2.团队队伍国家级人才缺失

团队队伍中国家级人才称号缺失,省级各类人才称号偏少,三晋学者仅有1人,省级科学技术带头人仅1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仅1人;国家级人才缺失,无“长江学者”,无“万人计划”,无“百千万”等领军人才。

3.艺术创作实践方面偏弱

艺术创作实践方面偏弱,标志性成果严重缺失。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学科群建设以来,艺术实践创作方面略有弥补,但高水平艺术实践创作项目及成果严重缺乏标志性成果。2021年受疫情影响,舞台艺术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4.师生境外访学交流人次较少

“十三五”期间共有两名教师赴境外访学交流,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国内学术会议3次,赴海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余人次,国内学术会议200人次。员工赴境外参加学术会议6人次,境外合作培养员工2人次,境外来华研究生1人次。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境外访学交流基本停滞,与同类博士授权单位相比,严重不足。

5.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方面较为薄弱

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学院科研成果多为基础性研究,缺乏应用型研究,尤其较大的应用型科研项目。服务社会方面,戏曲博物馆、《中华戏曲》等属于服务社会和服务同行的两个平台,整体偏少。

6.学科方向发展不均衡

研究领域看,学院团队主为戏剧戏曲学,影视学团队相对薄弱,属于短板。2021年引进和培养了5名影视学方面的博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张婧博士、王晓璐博士、张蕊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王星月博士、本校培养王棵锁博士),逐步弥补了此方面的短板,但仍需继续努力引育高端领军人才。

7.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可适当减少

就全国同专业博士培养单位而言,公司博士生毕业要求发表3篇CSSCI收录刊物学术文章,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要求过高博士研究生多因难以完成3各单篇学术论文而不能按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多达不到中文核心级别。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加强思政教育建设

今后要在思政教育特色、课程思政内容等方面大力改革提升。严格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多措并举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元化、多层面、持续性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将培养时代新人为己任,不仅仅是教育界的目标,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要求。要把思政教育具体要求落实,通过时代新人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一,坚持思想导向,推进课程思政特色化。项目化开展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融合实践,依托学科教学特色,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三晋文化课程建设,将主题故事会、朗诵会、情景剧引入课堂,通过展演使员工走上舞台,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角。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凸显思政元素,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校园生活包容其中,通过艺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专业所长与社会责任、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专业人才。

第二,坚持创新导向,推进员工实践多样化。学院组建了一支由表演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构成的理论宣讲团,宣讲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理论宣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将重大主题宣讲和基层常态化宣讲相结合,统筹学校、企业、机关、农村、社区等五大阵地,积极推进理论宣讲与思政课改革、基层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凸显学科特色的员工社团“晋风社”,将戏曲带进中学课堂,力求将“看大戏”升级为“大课堂”,将“票友会”建成“小戏台”,使教师担起人生“导演”,员工体验“戏里人生”。

第三,坚持固本导向,推进思想管理系统化。充分利用学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立健全网络主旋律宣传教育体系,扩大网络育人覆盖面。加强和改进学院网络建设,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和内容,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尤其加强对师生员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及时准确把握舆情动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第四,坚持融合导向,推进支部建设协同化。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以“支部+”模式融合共建为基础,持续推进和打造 “支部+育人”、“支部+成才”、“支部+科研”、“支部+阵地”、“支部+网络”等建设品牌,依托专业特色,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工作手臂和发展路径。

第五,坚持育人导向,推进思政队伍专业化。严格依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以及高校辅导员标准,配强配优组织员、辅导员,设立双带头人、双导师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作为青年教师职称评选的必要条件,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2.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育

专业领域内,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的领航和引导作用。今后要加强外引内育战略。高层次人才人数少、质量高,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争取全职引进1-2名“长江学者”、“万人计划”人才,或可柔性引进,发挥灵活应用人才机制,对高层次人才可以施行“在岗不在编”的用人模式。与此同时,加大对学院内部人才的培育,创造条件培育入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3.产出标志性艺术实践成果

   拟创建艺术创作中心,在原创剧本创作和舞台剧目排演,以及影视片制作等方方面面积极尝试,寻求标志性艺术实践成果的创作。2021年已聘请央视著名戏曲栏目主持人白燕升为公司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拟开展艺术实践成果方面创作。拟引进山西省知名剧作家王辉先生(一级编剧)带动剧本创作团队,加大创作力度。影视制作实践方面,公司王潞伟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子课题“山西贾村庙会”已完成实地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4.大力支持师生海内外学习交流

   视疫情实际情况,加大对师生境外访学交流的力度。与日本学者连清洁(受聘山西省“百人计划”)开展实际科研合作项目。与悉尼大学赵晓寰教授开展关于神庙祭祀演剧方面的合作研究。

5.加强科研转化,扩大服务领域

倡导广大师生,积极探索应用型研究,努力尝试科研转化,力争在戏曲旅游、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有新的突破。寻求多方面合作,与山西省文物局文物、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山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山西省演艺集团等文物、旅游、戏剧院团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寻求合作项目,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6.保证学科特色并补齐短板

   公司在大力引育影视学方面人才的同时,也要保持戏曲文物研究方面的学科特色。既要关注“木桶效应”,补短板,亦须保持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戏曲文物方面的博士培养,主要集中在本校,对于本校戏曲文物方面的博士培养,既要保质保量留任,亦要克服“近亲繁殖”的弊端,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提升科研能力。

7.减低硕博士阶段性成果的产出

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可适当减少,如博士生3篇C刊的要求过高,建议1篇C刊加一篇北大核心以上刊物。硕士研究生可以不要求发表,改为提交一篇论文,由导师组审核。